【经纬晚班车】深振业董秘回应:宾利车主并非国企书记家属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头部券商分走八成蛋糕
中新经纬6月6日电 (马静)近日,证监会对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三家头部券商开出罚单,均指向场外期权业务。中新经纬注意到,近年来包含场外期权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大型券商新的收入增长点。数据显示, 2021年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8.40万亿元,同比大增76.56%,其中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39.41%。头部券商是最大赢家,位列前5的券商交易量全市场占比(新增交易集中度)最高达80.67%。
中新经纬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证监会首次就场外期权业务开出罚单。 场外期权业务指在证券公司柜台开展的期权交易,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自2012年开展试点以来,场外期权业务在交易商管理、标的及合约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不断扩充优化。机构普遍认为,包括场外期权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是一项颇有“钱景”的业务。兴业证券非银分析师徐一洲团队在研报中指出,从券商业务条线来看,轻资本业务能够贡献更高ROE(净资产收益率),重资本业务中,信用中介业务收益率较为稳定,自营业务则波动性较强, 相比而言,场外衍生品业务能够贡献更高ROE。
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合计8.40万亿元,同比增长76.56%,交易笔数60764笔,同比增长78.80%。 其中场外期权2021年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39.41%,交易笔数同比增长93.11% 。Wind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场外期权名义本金规模期末存量为10917.17亿元,其中新增规模就占3014.48亿元。
不过, 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根据《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以上或B类BBB级以上,持续规范经营且专业人员、技术系统、风险管理等符合对应条件的证券公司,经协会备案,可以成为二级交易商;展业一年情况良好、未有重大风险事件的,可向证监会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
在此背景下,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各头部券商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根据中证协此前每月公布的数据(2021年10月后不再公布集中度数据), 2021年场外期权名义本金前5券商交易量全市场占比最高时达到80.67%(2021年5月),最低时为64.08%(2021年10月) ,均值为72.98%。虽然相较2019年和2020年的均值79.14%和76.21%有所好转,但头部券商依然把握绝对市场份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钱景”虽好,但近年对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监管一直处在收紧中 。华宝证券分析师程靖斐梳理了自2018年以来场外期权的相关监管政策,她指出,2018年主要着力于主体监管的体系化,升级完善了场外期权监管体系,2019年则侧重于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规定了开展个股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需禁止的行为等。2020 年则提升了自律规则层级,优化完善了部分业务标准和业务流程。总体看,截至2021年末,监管体系优化完善,场外期权市场平稳运行,交易规模成倍增长。
郑积沙团队认为,监管规范是为了衍生品业务长期健康发展,2022年场外衍生品业务受监管限制,预期收益互换和期权增速下滑,但2023年和2024年预计场外衍生品业务仍将维持较高景气。 郑积沙团队预判,2022-2024年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2%、25%和20%。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email protected])(中新经纬APP)
华泰等领罚背后:万亿场外期权市场,头部券商分走八成蛋糕
中新经纬6月6日电 (马静)近日,证监会对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三家头部券商开出罚单,均指向场外期权业务。中新经纬注意到,近年来包含场外期权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大型券商新的收入增长点。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8.40万亿元,同比大增76.56%,其中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为3.头部券商分走八成蛋糕 63万亿元,同比增长39.41%。头部券商是最大赢家,位列前5的券商交易量全市场占比(新增交易集中度)最高达80.67%。
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已超万亿元
中新经纬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证监会首次就场外期权业务开出罚单。场外期权业务指在证券公司柜台开展的期权交易,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自2012年开展试点以来,场外期权业务在交易商管理、标的及合约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不断扩充优化。机构普遍认为,包括场外期权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是一项颇有“钱景”的业务。兴业证券非银分析师徐一洲团队在研报中指出,从券商业务条线来看,轻资本业务能够贡献更高ROE(净资产收益率),重资本业务中,信用中介业务收益率较为稳定,自营业务则波动性较强,相比而言,场外衍生品业务能够贡献更高ROE。
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合计8.40万亿元,同比增长76.56%,交易笔数60764笔,同比增长78.80%。其中场外期权2021年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39.41%,交易笔数同比增长93.11%。Wind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场外期权名义本金规模期末存量为10917.17亿元,其中新增规模就占3014.48亿元。
前5券商交易量全市场占比最高达到80.67%
不过,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以上或B类BBB级以上,持续规范经营且专业人员、技术系统、风险管理等符合对应条件的证券公司,经协会备案,可以成为二级交易商;展业一年情况良好、未有重大风险事件的,可向证监会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
据中证协在5月26日最新发布的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位列一级交易商的有8家,均为“头颈部”券商,除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外,还包括广发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二级交易商共有38家,合计共46家。
“近几年景气度较高,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场外衍生品需求爆发,成为头部券商扩表选择。”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团队表示,由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对资质、资本金、风控、产品创设等要求较高,业务主要集中于头部券商,容易形成竞争壁垒。其中一级交易商可以直接在交易所开展个股期权进行风险对冲,而二级交易商仅可以通过一级交易商开展对冲交易。
在此背景下,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各头部券商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根据中证协此前每月公布的数据(2021年10月后不再公布集中度数据),2021年场外期权名义本金前5券商交易量全市场占比最高时达到80.67%(2021年5月),最低时为64.08%(2021年10月),均值为72.98%。虽然相较2019年和2020年的均值79.14%和76.21%有所好转,但头部券商依然把握绝对市场份额。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钱景”虽好,但近年对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监管一直处在收紧中。华宝证券分析师程靖斐梳理了自2018年以来场外期权的相关监管政策,她指出,2018年主要着力于主体监管的体系化,升级完善了场外期权监管体系,2019年则侧重于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规定了开展个股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需禁止的行为等。2020 年则提升了自律规则层级,优化完善了部分业务标准和业务流程。总体看,截至2021年末,监管体系优化完善,场外期权市场平稳运行,交易规模成倍增长。
不过,程靖斐也强调,监管部门2021年以来针对“雪球”场外衍生品业务等多次发文,凸显了严控场外衍生品风险的监管基调,年末又出台收益互换新规,对相关业务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旨在推动证券公司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合规风控水平,促进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健康发展。她认为,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或将下降,但长期来看,这有益于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郑积沙团队认为,监管规范是为了衍生品业务长期健康发展,2022年场外衍生品业务受监管限制,预期收益互换和期权增速下滑,但2023年和2024年预计场外衍生品业务仍将维持较高景气。郑积沙团队预判,2022-2024年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2%、25%和20%。(中新经纬APP)
此页面内容采编自中新网,仅供客户了解最新前沿资讯所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视频语音呼叫可视对讲门禁无线门铃系统生产厂家。
惊险!水泥罐车冲进路边蛋糕店,现场一片狼藉
10月31日下午3时许,普兰店区唐房社区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水泥罐车冲进路边一蛋糕店,车辆受损,蛋糕店部分墙体被撞毁,现场一片狼藉。